杭州市富阳区狼群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5A级社会组织,慈善组织

人民日报报道2024年应急演练,狼群全程参与此次演练(狼群救援队大队长陈剑明在文末发表感言)

发布日期:2024-06-20 10:55:07   浏览量 :20
发布日期:2024-06-20 10:55:07  
20

实战实练 全方位检验大灾巨灾应对能力

——中国应急管理报记者直击“应急使命·2024”演习

■记者 虞政 刘向伟 徐文标


超强台风“海神”呼啸而来,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浙江多地多灾并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救援行动迅速展开。5月10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浙江省政府在浙江金华等地联合举办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代号“应急使命·2024”。

此次演习共投入各类力量约8000人,动用直升机4架、翼龙无人机1架,部分船舶、指挥车辆、救援装备器材,以及铁路、航空、公路运力资源。一大批新装备新技术轮番亮相,各类救援队伍在真实构设的演习环境内协同作战、高效配合,充分检验了体系应急、精锐应急、基层应急能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推动应急准备落实,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统分结合高效有序形成合力

启动防台风一级响应,停工、停课、停市、停运,调派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应急救援力量支援灾区……

演习正式开始后,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果断、科学的决策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优势。面对超强台风叠加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极端严重灾情,各级指挥机构迅速集结相关救援力量,联合开展重大险情处置。一场统分结合、高效有序的救援行动正式拉开大幕。

参与此次演习的单位众多,如何协调各方力量有序、高效参与救援是此次演习的一大难题。

在金华主演习现场,“金兰小镇”内涝加重!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武警部队、专业力量、社会应急力量等精锐尽出,多点向心,突进小镇。消防救援队伍的前突力量边行进、边标记,引导救援力量安全进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采用顶礁救援技术,搭建营救通道。武警部队针对重点部位,重兵出击,担负起银行救援任务。厦门市曙光救援队队员驾驶两艘橡皮艇,在无人机伴飞导航下,梯次立体搜寻……

在城镇内涝应急救援科目中,各方救援力量协同配合、有序作战,高效完成人员搜救、转移任务。

“参与这个科目的演习人员有将近1000人,群演有306人,直接参与救援的人员就有550人,涉及很多部门,光联动单位就有40多家。”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王明说,“各部门的指挥和各方面应急救援力量的调配非常重要,必须做到统一指挥。”

在该科目中,金华市消防救援支队作为属地消防救援队伍,牵头现场救援,做好统筹协调。当不同救援力量跨市、跨省赶至属地增援时,该支队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登记并发放通信器材,根据救援力量的救援特长及能力分配到不同区域进行救援。

为统筹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救援行动,浙江省应急管理厅设立社会应急力量现场协调中心,对接救援需求,统筹协调社会应急力量进入灾害现场,做好物资补给和装备维修等支撑保障工作。

“在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下,我们与各支队伍共训共练、取长补短,确保高效完成各项演习任务,锤炼队伍能力。”公羊救援协调指挥中心主任王斌说,此次演习极大开阔了队员的眼界,增加了队伍与各救援力量之间的默契,有利于快速提升队伍的整体救援水平。

新装备新技术强化新战力

空中,应急智巡无人机快速巡查堤防;地面,防汛抢险勘测雷达车遥测隐患边坡位移;水下,无人测绘艇、水下机器人等智能侦测装备探测河床获取灾害信息……此次演习中,新装备新技术协同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的优势正不断显现。

保通信就是保指挥、保打赢。在演习现场,受台风影响出现道路塌方、车辆被困,情况危急,且车辆所处区域公网信号不佳,受困人员难以与外界取得联系,急需紧急救援。

翼龙-2无人机剑出千里长空,动于九天之上,与无人直升机、复合翼无人机高中低配置,搭建空中通信平台,打通应急救援“生命线”。

“台风和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类灾害,容易造成大面积‘三断’,应急通信面临挑战。”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监察专员、演习通信组负责人张斌川介绍,“三断”情况下,应急通信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快速构建覆盖城市不同救援点位的统一指挥网,二是山区、乡村出现通信“孤岛”后,如何快速恢复公网通信。

张斌川介绍,目前,应急管理部组织研发一系列空中应急通信平台、终端和我国首个自组网标准,不同品牌自组网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还支持地方配备“6+19+213”无人机通信平台。相关项目建成后,我国灾害易发区一旦出现“三断”,通信恢复时间将从10小时内缩短至5小时内。

水位急涨、暗流涌动。金华江堤,管涌、渗漏等险情不断出现,如不及时处置,极易引发堤坝溃决等,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智巡无人机、全地形堤坝勘测机器人、边坡雷达、巡堤查险车、无人侦测船等装备,在水陆空立体运行、体系作战,实时监测管涌、渗漏、溃堤。

由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制的应急智巡无人机是应急管理部防汛抢险急需技术装备揭榜攻关项目的核心成果,是国内外首次成功将无人机遥感技术用于堤防险情巡查的装备产品,给巡堤查险安上了科技“鹰眼”。

前不久,在广东历史罕见汛情中,它便大显身手。在清远市清城区北江大堤和佛冈县潖江多个围堤开展作业时,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技术巡查小组利用应急智巡无人机等智能装备,在四天半内,发现7处管涌、5处渗漏。

“此前,我们巡堤方式只有人工巡堤,巡堤人员非常辛苦。希望这些新的科技装备,能让巡堤查险更加科学高效。”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孙洪泉说。

在医疗救助过程中,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灾害现场快速搭建手术方舱,应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远程医疗会诊、指导抢救性手术,全力挽救危重伤员的生命。

现场,一个如发夹般的小装置格外显眼。这是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在此次演习中进行示范应用的新型止血装备——特制止血夹。针对开放性损伤合并大出血的危重伤员,它能够快速止血,为挽救生命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演习,除了特制止血夹,我们还带来了野外多功能便携式智能化卫生防疫洗消背囊、便携式酸化水消毒系统快捷制备装置等新装备。”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朱伟说,通过此次演习,可以充分检验新装备新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效果,以此查漏补缺、不断改进。

多灾种叠加全面检验应急能力

山体滑坡、铁路中断,一列车被迫停运在金建铁路高架桥段,大量旅客被困,亟待救援……

暴虐的洪水一泻千里,大量积水涌向一下穿隧道,10余辆车涉水抛锚,数名人员被困……

在极端天气易发多发的当下,多灾种叠加的情况须引起格外警惕。此次演习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坚持问题导向、实战牵引,设计的城镇内涝应急救援、突发爆燃险情处置、地铁险情处置、被困列车人员救援等科目,均立足最不利情况、最极端场景,展现超强台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研究破解极端复杂情况下的“防抗救”之策。

“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京津冀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等严重自然灾害中,都出现多种灾害叠加发生的情况,给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此次演习汲取以往灾害教训,设置极端复杂情况下的灾害险情救援科目,为今后处置类似的情况提供借鉴。”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社会动员处处长、演习导调组成员王成说,在此基础上,此次演习聚焦实战标准,一切从实战出发,实案行动、实战练兵,杜绝形式主义,坚决做到灾怎么救、队伍就怎么练。

在构设演习环境时,一系列灾害连续发生,加上高度还原灾害现场的场景,给所有参演人员提出极大挑战。

王明负责本次演习城镇内涝科目的导调工作。据他介绍,考虑到强降雨或台风灾害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情形,在设置演习现场时,尽可能多地加入各种元素与障碍,力求还原真实场景。如在建设金兰小镇时,将公园、弯曲的道路、狭窄空间、路边树木等都“植入”进去。在群演人员的选择上,则加入孕妇、老人、孩子等各类特殊群体。在突发情况设置方面,将避灾安置场所被洪水淹没时如何处置等问题都考虑在内。

“如此复杂且逼真的演习场景让我们更快速进入实战状态,全面锤炼救大灾的真功夫。”杭州红十字狼群应急救援队队长陈剑明说。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2024年5月13日第一版、第二版)

编辑:刘蔷薇

杭州市富阳区狼群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联系人姓名:陈剑明
手机号:18858126006
微信:Zyblhw
邮箱:491394064@qq.com
地址: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北堤北路19号
扫一扫 关注我们
© 2024杭州市富阳区狼群应急救援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